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呈訴。

::: 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網頁主視覺
頁頭分隔線 空白圖檔 頁頭分隔線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靈光乍現

小圖示國際展覽

小圖示徵件競賽

小圖示現場演出

小圖示推廣活動

小圖示媒體專區

小圖示相關資訊

小圖示意見信箱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媒體專區
    媒體專區 > 雜誌專文
雜誌專文
10月份 今藝術 專文 | 10月份 藝術家 專文 | 11月份 CANS當代藝術新聞 專文 | 11月份 藝術家 專文

11月份 藝術家 專文

靈光城市,數位臺北
文∣台北市文化局

第三千禧之交,全球全面跨入數位時代,日新月異的尖端科技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不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藝術等層面,均掀起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帶來了大量而快速的知識與訊息流通,也徹底顛覆了中介媒體的角色,使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更重要的是,經由數位的新媒體,想像力馳騁的空間已無限延展。

由於數位科技具備超時間、超空間、虛∕實混合的特殊性,立即成為藝術家在創新與實驗性時,最具挑戰性與可能性的素材與媒介。近三十年來,數位科技被藝術家大量採用於作品的表現手法上,數位藝術逐漸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主流。憑藉科技的支持,藝術家不但以更大膽的實驗性格探究從身體感官到社會改革等各種議題,也開始無心或有意的將數位藝術與生活、市場、消費相連結,逐步引導科技產業進行結構與內容的轉化。

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發展的重鎮,台北市政府推動「無線網路新都計畫」及「無線寬頻網路建設」,成功架構資訊基礎建設,讓台北人運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居全台之冠;內湖科學園區每年創造一兆八千億的產值;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則提供設備齊全的技術支援及生產中心。從1985年起國內即有藝術家開始在數位藝術領域耕耘,其專業人才與創作成果均已累積出驚人的發展能量。台北市基於數位藝術相關人才與資源集中之便,對台灣的數位藝術發展的使命自是責無旁貨。

台北市文化局歷經一年的籌備,於2006年11月10日~19日,舉辦「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將以精采多元的展覽與表演,把過去習於以滑鼠移動游標來改變螢幕上的頁面、圖形、或任何向量數據的刻板印象,完全推翻,引領觀眾走進全新的數位藝術創作核心,把台北變成一座「新媒體城市(Mediacity)」,穿越數位藝術的無窮想像和無限驚奇。

以「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作為「第一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策展理念,特別安排展演者運用平易詼諧的手法與大眾貼近的藝術形式,達到藝術生活化、娛樂化的理想;也藉由數位科技對藝術與大眾的穿透與影響,在感知的空間與時光之中,營造參與的氛圍。透過「多元接觸互動研究」,提供全新的數位藝術概念,或者說是更接近人性本能的面對電腦方式,人可以藉由手指(而且不只一根)在螢幕中改變一個圖形的大小、形狀;或五指抓住一個視窗外圍將之縮小、放大;或螢幕中有數個光碟唱盤的圖樣,左右手各控制不同光碟,像真正的DJ操控實體唱片一樣外推內旋……螢幕中的數位圖形或介面是可以「掌握」的。

展出作品包括泰奧‧楊森(Theo Jansen)創作的《物種原始》(Animaris Percipiere Primus)將機械賦予動物性格,該作品以管子組成動物結構般的關節,將機械賦予動物性格,只要有風吹起就會如生物般行走,彷若獲得大自然賦予的生命。

擅長聲音裝置的貝諾特‧莫伯里(Benoit Maubrey),帶來可穿在人身上的電音舞裙(Audio Tutu),一群穿著此特殊裝置之舞者則為 《電音芭蕾》(Audio Ballerina),隨律動觸動感應裝置引發電子聲效,舞者們彼此之間的位置也會影響電子聲波的變化,電音芭蕾舞者把環境聲響帶著走,和人們產生親切的對話。

保羅‧迪馬利尼斯(Paul DeMarinis)的互動聲音裝置《雨舞》(Rain Dance)曾經獲得2006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金獎,運用人耳感受不到的聲波和聲音震動來控制水柱,直到水碰到大雨傘,聲音才會被解碼且迴響於雨傘表面,人們可以感受到水與聲音的交盪、電子聲音的混合、節奏與旋律的共振。

葛蘭‧李文(Golan Levin)和扎克‧萊伯曼(Zach Lieberman)的《美聲演繹》(Messa di Voce)為舞台表演設計出一套聲音與影像即時互動的裝置,不論或長或短的雜訊、或高或低的聲波、人的咳嗽或尖叫、貓咪喵喵或狗吠聲……都會轉換為相應的虛擬影像,讓所有的聲音都被「看」見。此作品並獲得2004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類的榮譽提名(Honorary Mention)。

鈴木太朗的《水幕》(Water Canvas)以數位機械控制水的滴流使之產生氣泡,不同的氣泡位置在一串水滴之中產生圖形,像似日式簾幕的簡約,又有著以「水」為表現媒介的清透特質,塑造科技年代的東方禪境。

除了上述多位國際一流的藝術家參與展出之外,還有國內知名的「古名伸舞團」演出新作《記憶拼圖》。編舞家古名伸歷經三年時間,集結英國舞台影像藝術大師湯姆‧葛雷(Thomas Gray)與數位藝術家黃心健,共同醞釀沈澱的《記憶拼圖》,以舞蹈貫穿台灣城市山水影像,打造繁複驚豔視覺幻境而交疊出虛實記憶的糾纏與錯認。

此外,為鼓勵新一代的本土數位藝術創作,台北數位藝術獎更特別創設了「台北數位藝術獎」,分別針對「互動裝置」、「數位音像」、「聲音藝術」以及「網路藝術」像國內廣邀國內數參與,期望藉此發掘更多數位藝術創作的人才,豐富台灣當代的藝術創作能量。

數位藝術的靈光乍現,將為臺北人帶來平易而令人愉悅的數位分享,也藉著深厚、多元、開放的文化性格,吸收與延伸臺北的速度與原創,在全球數位藝術發展版圖上,點亮台北的數位靈光。活動網址:http://www.dac.tw/daf06。

 
小圖示   小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