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呈訴。

::: 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網頁主視覺
頁頭分隔線 空白圖檔 頁頭分隔線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靈光乍現

小圖示國際展覽

小圖示徵件競賽

小圖示現場演出

小圖示推廣活動

小圖示媒體專區

小圖示相關資訊

小圖示意見信箱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小圖示
 
媒體專區
    媒體專區 > 雜誌專文
雜誌專文
10月份 今藝術 專文 | 10月份 藝術家 專文 | 11月份 CANS當代藝術新聞 專文 | 11月份 藝術家 專文

10月份 藝術家 專文

靈光乍現、數藝長揚: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緣起
文∣廖咸浩

第三千禧之交,全球全面跨入數位時代,日新月異的尖端科技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不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藝術等層面,均掀起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帶來了大量而快速的知識與訊息流通,也徹底顛覆了中介媒體的角色,更使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更重要的是,經由數位的新媒體,想像力馳騁的空間已無限延展。

由於數位科技具備超時間、超空間、虛∕實混合的特殊性,立即成為藝術家在創新與實驗性時,最具挑戰性與可能性的素材與媒介。近三十年來,數位科技被藝術家大量採用於作品的表現手法上,數位藝術逐漸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主流。憑藉科技的支持,藝術家不但以更大膽的實驗性格探究從身體感官到社會改革等各種議題,也開始無心或有意的將數位藝術與生活、市場、消費相連結,逐步引導科技產業進行結構與內容的轉化。

因此,歐美國家重點投資培育數位藝術創作,成立數位藝術中心並規劃國際數位藝術節,無一不是為了取得新興媒體藝術的主導權,盼以數位藝術中心的建構以及數位藝術節的策辦,創造磁吸作用,產生數位創作人才及資源的群聚效應。其中以奧地利林茲數位藝術中心、荷蘭V2變動媒體藝術中心、德國卡司魯爾新媒體藝術中心(ZKM)、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等等,最為大家耳熟能詳。亞洲各發展較快的國家,也已紛紛積極投入在數位相關藝術與產業:日本大型企業主動投資推廣數位藝術,韓國政府全力推動遊戲數位內容產業,甚至中國大陸也已規劃開始大規模投資發展多媒體藝術。

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發展的重鎮,台北市政府推動「無線網路新都計畫」及「無線寬頻網路建設」,成功架構資訊基礎建設,讓台北人運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居全台之冠;內湖科學園區每年創造一兆八千億的產值;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則提供設備齊全的技術支援及生產中心;而專職培育專業科技藝術家的八所大專院校,則有超過半數位於台北。從1985年起國內即有藝術家開始在數位藝術領域耕耘,其專業人才與創作成果均已累積出驚人的發展能量。台北市基於數位藝術相關人才與資源集中之便,對台灣的數位藝術發展的使命自是責無旁貨。

2003年文化局開始籌畫設置「台北數位藝術中心(Taipei digital Art Center)」,參考國外經驗,「人才」的培育與聚合是現階段數位藝術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定位在「實驗、研發、聚才、推廣」的核心價值,強調研發過程的創作端,以營造數位藝術的創意人才、軟硬體技術人才、行政管理人才及行銷人才的「創意聚落(creative cluster)」為目標,希望透過群聚效益,激發出創意內容後,再結合鄰近之南港軟體園區、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等等展演空間,進行再製與推廣。

連結數位藝術的國際網絡也是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重要的功能。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不僅要擠身歐美數位藝術的全球網絡之中,更要取得有力的發言位置以及亞洲通路的關鍵節點,以掌握新美學體系與新藝術史的論述主導權。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建館的工作,延續文化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整體政策,經過多次與數位藝術及跨領域藝術工作者的共同會勘與精細評估,覓得位處台北天母地區,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牆壁厚度達三十公分、外觀頗具民國七十年代台灣建築特色的梯形建物「第五區肉品批發市場」,作為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預定地。

事實上,除了建築結構的特殊性,天母地區人文薈萃也提供了良好的區域優勢,除了普遍教育程度及數位化程度較高外,外國僑民群居於當地,營造出自由浪漫的異國風情,當地居民崇尚新事物的探索與追求,對於多元文化也具有高度的好奇心與包容力。此外,臺北市北區係藝術學院高度密集區域,包括台北藝術大學、文化大學、銘傳大學以及實踐大學等校之藝術與設計系所均為學界翹楚;而鄰近「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規劃案」及Sogo百貨商圈的進駐等等,都有助於數位藝術中心的沉潛發展與資源結合。

未來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除奠基在「實驗、研發、聚才、推廣」的核心價值之外,也將以「數位.人文.科技.時尚」為發展訴求,設置未來實驗室(Future Lab),吸引數位藝術創作者提出創意計畫,並嘗試推動跨產業例如廣告、設計、動畫、電子娛樂裝置等合作計畫。此外,文化局以資源整合的概念,三角共構的模式,整合數位藝術中心(研發端)、台北美術館及台北當代藝術館(通路端)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成為發展數位藝術的支援系統。

有別於其他數位藝術推廣計畫往往流於硬體建設與技術導向,文化局將採取「硬軟同步、術藝兼修」的策略,除了規劃設置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並從2006年開始,策辦「台北數位藝術節(Taipei Digital Art Festival)」,希望透過數位藝術節的舉辦,一方面引薦最新的數位藝術發展趨勢與觀念,架構台北與國際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也提供台灣的數位藝術創作者展現創意的舞台,以蓄積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潛力與能量。

數位藝術的潮流不僅是藝術創作媒材的變革,更是對人類生活與社會價值的反思,我們相信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人文始終是「為科技立心、引科技為善」的唯一途徑。因此,我們期望以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為起點所建構的新媒體城市,能將人對於科技的單向依賴,經由藝術家的創意與想像,轉化為人性化的藝術創作與生活產品,也讓台北城的數位化從硬體的形式架構,真正走入實質的數位內容創造,跨越時間與空間,與全球同步邁向數位人文的新紀元。

 
小圖示   小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