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越域Cross
「越域」原初的概念來自於當前的網路和軟體使用規範的無際邊界、數位空間與物質空間的模糊界定等,因而延伸出政治的、無盡可能的問題。以被視為數位版權法躍進的事件為例,「越獄」(Jail breaking)使消費者可以逃出電腦業者獨家電信供應商的電子監獄,為此美國2010年版權法之修改,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將被允許合法下載手機軟體;具爭端的問題還包含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的多元授權條款與資源共享的反資本行為,「自由」與「分享」在數位資本主義之中形成一股反動力量。2011年第六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面臨資源限制的窘境,形成碎型結構的活動型態;面對科技和藝術各領域跨越籓籬之課題一直是台灣持續討論的議題;以及非實體物質存在的空間所產生的事件與現象,故取同音之《越域》(Cross)作為主題概念,具有數位時代的慣用語彙反應其數位現象種種發生的事件。
在數位空間裡「事件」的延伸
每一「事件」都是因特定的地理環境或特定的空間而發生,思維也隨著不同的環境而變化,發生事件的地點、場所成為重要的因素。數位空間成為今日另一個真實的環境,與歷史的地理相異處在於數字運算過程中發生的錯誤演算,卻創造了另一新的物件、1980年中旬出現第一隻病毒,它可透過網路在數小時內蔓延至全球,侵占個人電腦的存取空間、一件軟體原始碼可匯集眾多人的智慧,發展出多種的自由軟體等現象,形成一個不存在現實空間的真實場域。若要描繪出「事件」和「地域」之關係輪廓,數位時代的「域」就像是一個充斥著錯綜複雜的網絡線空間,看不見線的方向、長度和維度,難以掌握線的構成和移動方位,多個端點的無限連結交疊出的「事件」,無法預料或依循事件發生的秩序和規則,它已經打破了傳統的結構再進行重組新秩序。數位空間在各種可能之下發生的個體化事件,不僅只是獨立存在的單一問題,反映出當下的社會現象及延伸其他秩序,譬如早期駭客(Hacker)指的是一群持有共享主義理念的網絡專才,他們因反對霸權的抵制而積極解決問題、方法及分享資原,但在一個尚未形成規則的數位域裡,有另一群自稱駭客的破壞者(Cracker),僅擁有侵入保安系統的能力,扭曲了原初駭客的態度與理念,卻自成一格,然而這樣的事件也只在數位環境之下才會發生。
由外面至內在的主體化過程
「域」在各學門之中釋義皆不同,觀看的視角大相逕庭,在文字字義上解釋為在一定疆界內的地方;在抽象代數中的概念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代數結構;數位域所指的是從一個領域過度到另一個領域的訊號,在過度之中找尋最佳訊號。如果在藝術範疇裡談論域的議題,不僅是圍繞於疆域界線與範圍、技藝的合作或超越、場域空間的氛圍等藝術品分析,除此之外,在藝術品之上思索與探討自身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內化的一個過程,將有可能開闢「越域」、「跨域」一條討論的路徑。簡言之,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將會是主體的構成之根本,網路社群、即時通訊、虛擬實境等數位科技已經成為這世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人類的行為模式已將外在的數位物件內化成習慣,因此主體與主體的問題更為複雜。
綜觀各學科,在數位藝術之中談論的「跨域」已不再只是藝術家和藝術家的事情,或是與藝術家之間達成的共識。然而,在非共識的相異體系下的主體,若無法察覺主體與主體的內化過程之間的差異性,「跨域」就會演變成使用科技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因技術上的突破而造成跨越領域的假象。數位藝術無論在創作或評論之中,對於另一陌生領域的跨與越是經常被討論的議題,也是創作者所面臨的難題。在科技園區裡的工程師從未想過自己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創造藝術品,面對藝術也有不同的理解程度,這就是主體的特性,兩個不同領域的跨越將會是主體化的過程。
跨、越
人們最常以單一的平面思維想像越界(域),同時心中已對界域有了既定的概念,則以主體為中心對外界定範圍或意涵,例如主體跨越主體之外想像中清晰的那一條界線,由「域」到「他域」的橫跨,無論是技術與藝術,或是自我的超越,在數位藝術裡平行橫跨已無法跨越另一領域或另一主體。各領域的分界點越來越模糊,越域卻顯得困難,似乎容易產生迷失與不明確的狀態,對於跨越界線的想像往往是線性思考,跨與越倘若能在兩個(以上)主體之間產生褶疊與內在化,建築於Z軸的縱向發展,不但可以測量他者的主體位置,而且在「兩者之外」產生新的面向。
「當域不再是域,他域亦非他域」時,「越域」(Cross)絕非是純粹的一對一的跨越或聯結,延伸出另一個真實的時間和慣性的數位域。更準確的說,在數位域裡「越域」意旨一種「翻攪、改變、重新組合、創造新物」的運動過程。 「域」假使以「空間」概念進行描繪或譬喻之,就如同是相鄰的空間構成,這裡所指的相鄰的空間絕非是以平面的狀態存在,而似植物的根莖(塊根)分布的概念,是一種三維分佈並涵蓋時間的相鄰位置,每一空間之間有著無限可能的連接方式(單點與無限多點的連結),無方向性的連結方式像似佈滿線的空間無法辨別開端與結束;這樣的開放系統建立在交互作用上,非線性及非因果關係,而是創造出複雜的、不斷變動的多樣性。
政策先決模式
第六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在執行上面臨政策決定活動規模以及資源緊縮的窘境,在一個諸多限制的條件模式下,「數位藝術表演徵選計畫」是其中面臨執行困難的徵件獎項,為了鼓勵年輕的數位藝術家持續參與數位創作徵選,數位藝術基金會於今年首度與廣藝基金會共同舉辦百萬數位表演徵選,數位藝術表演需要具規模性的人力、器材和場地,此獎項同時也凸顯視覺藝術和傳統劇場對於數位藝術表演不同的解讀,從徵選的過程思考其中的衝突點。 在活動五大主軸之中,「國際邀請展」多數作品將發生的事件(即時性與偶發)以文件方式呈現,異於以往互動、遊戲 性的作品,更具數位時代微觀事件的本質內涵,符合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越域 Cross》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