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船伊凡‧亨利克斯

Ivan Henriques, Caravel, 20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媒材

淨水植物、碳刷、厭氧菌、機器結構、影片、玻璃水族箱

作品介紹

〈共生船〉是一件以結合生質能與河川淨化為核心創作的裝置作品,湖泊與潟湖的汙水富含各種化學物,是細菌發電的養分來源。在這樣的情況下,〈共生船〉可以作為一個寄居在環境中的生質能裝置,不但能潔淨、過濾水質,同時還可緩慢地飄移至城市內各個偏遠的汙染水域,採集在地能源。

〈共生船〉在技術運用與結構設計都做了淨化河川的嘗試,運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以水中厭氧細菌和有機物發電,其六角形的設計,可以機動地將多台共生船組合成大型的飄浮裝置。此外,每個〈共生船〉都有六個梯形結構,是經過設計的控制系統,可避免植物在水面上過度增生,同時又可配合燃料電池的運作,達成淨化水質的作用。

藝術家介紹

1978年出生於巴西,現於荷蘭海牙居住及工作。

在追求藝術創作與科技創新中,伊凡‧亨利克斯從自然和科學汲取靈感。為了開發〈共生船〉,亨利克斯與比利時根特大學生物工程學系微生物生態學和科技中心(CMET)合作。〈共生船〉是一款生質能機器人裝置的原型機,該裝置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製造並儲存能量。微生物燃料電池,簡稱MFC,將汙水中的細菌當作催化劑,進行有機物的氧化,藉此發電。MFC製造的電力推動飄浮式機器人裝置,同時利用裝置上栽種的植物淨化水質,降低環境汙染。這款原型機是亨利克斯一系列生質能裝置的進階版,這類裝置結合生物和機器,創造出一種機器與自然之間的革命性媒介。

本裝置由比利時Gluon公司委託製造,與下列人員與機構合作開發:根特大學CMET中心柯爾尼‧拉貝教授、研究員Way Cern Khor、Xu Zhang、拉蒙‧甘尼格博士、珍‧阿蘭德斯博士、根特大學資源回收科技團隊(R2T),雷得凡‧札威爾教授(機械工程實驗室CEFET-RJ),安潔拉‧托密克以及巴西里約熱內盧科技大學機械實驗室。本計畫由Mondriaan Fonds與Stimulerings Fonds贊助。

www.ivan.henriques.com / www.gluon.be

感謝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江殷儒教授與其研究室成員的支持,讓這項作品得以在台灣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