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ART動圖特展

在早期網路時代,圖像互換格式非常簡單,但到了2000年代末期,新一代藝術家崛起,提倡圖像互換格式本身即為藝術作品。近期,圖像互換格式作品不僅成為諸多線上展覽的一部分,亦出現於當代藝術館的展覽。跨文化中心特別聚焦於圖像互換格式藝術、其所衍生的特定文化,以及該領域藝術家的創作風格。2015年,跨文化中心三度公開徵求提案以參與下列重要活動,包括三月於法國舉行的國際錄像藝術與新媒體影展(Videoformes festival)、於比利時舉行的藝術之旅雙年展(ARTour Biennale)、七月的當代藝術節(Contemporary art and patrimony),以及在蒙斯「2015 歐洲文化首都」架構中的跨數位雙年展(Transnumériques festival)。

在法國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國際錄像藝術與新媒體影展的國際徵件中,跨文化中心收到來自全球五十多位藝術家超過一百五十件作品,另有五十位藝術家也向跨文化中心提出作品,準備參與舉辦於比利時的兩項重要活動。跨文化中心將從這些動感、詩意、有趣且令人好奇的作品中選取符合2015年台北數位藝術節主題的作品,台北數位藝術節亦可望成為未來徵求提案的夥伴之一。

跨數位藝術獎也支援比利時藝術家雅克‧優班斯卡(Jacques Urbanska)(亦為跨文化中心媒體藝術與網路計畫經理)的策展計畫:「圖像互換格式展牆」(Gif Wall)。由互動式圖像互換格式所形成的這面牆,令人想起米開朗基羅的壯麗壁畫,只不過該面牆將由一名或多名網路藝術家所完成。跨文化中心每年都會公開徵求藝術家提案來充實這面牆的內容。每位藝術家或藝術團體繪製的尺寸約為二至三個投影螢幕大小(亦即五到十公尺不等)。此影像可投射在牆面或地板上。這面壁畫可伴隨聲音播放,也能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呈現。今年,在台北數位藝術節展出的圖像互換格式展牆的第一個版本,將由土耳其藝術家海第‧羅契克(Haidy Rocket)製作。羅契克是2015年國際錄像藝術與新媒體影展中跨數位藝術獎的三位得獎者之一,將擔任跨文化中心的客座藝術家。這面牆將於2015年7月開始設計,2016年則改由中國藝術家擔綱設計,我們非常期待目睹這面網路藝術之牆的2016年版本。

* 更多精彩「動圖」作品,請上活動網站:http://spamm.be/

跨數位雙年展(Transnumériques festival)GIF創作獲獎名單
(其作品於「2015第十屆台北數位藝術節」中展出)

Blank, Eric Juth, Alix Desaubliaux, Anne-Marie Bouchard, Benjamin Rosenthal, Bob (Mauricio Sanhueza), Michael Szpakowski, Cesar Escudero Andaluz, Chiara (Passa), Chris Collins, Chris Timms, Colin Raff, Domenico Dom Barra, Dorianne Wotton – Francois Beaurain, Francoise Gamma, Gustavo Torres, Haidyroket, Harold Charre, Igor Stromajer, jim punk, Julian Glander, Julien Deswaef, Krefer, kyttenjanae, Laura Brothers, Yannick Dubois, Luca Moroni, Margot Bowman, Mariano Equizzi, Maxime Dardenne, Maxine, Milos Rajkovic aka Sholim, Nick Kegeyan, Nicolas Boillot, Omar_Sailhan_RISE, peekasso, Peter Burr, Pierre Andreotti, Ralph Klewitz, Rose Keeler, Scott Gelber, Siyu Mao, Skip Hursh, Bill Tavis, Thom Rugo, Tom Moody, Tugce Senogul, Thierry Verbeeck, YoMeryl, Zack Dough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