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邀請展 / 藝術家

藝術家

菲利浦.畢斯雷(Philip Beesley)在多倫多從事數位媒體藝術與實驗性建築。他過去20年來的作品聚焦於「場域(field)」導向的建築與景觀裝置。他在1978年獲得皇后大學藝術學士,在1986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建築專業學位。他目前著重於雕塑與公共建築的結合、展覽與舞台設計。他經常與藝術團體合作,並且是京士頓藝術家協會(Kingston Artists Association)的創始成員。他的成就卓著,曾多次獲獎,包括羅馬大獎建築獎(加拿大)、西班牙的 VIDA 11.0首獎、遠東數位建築獎(FEIDAD),以及兩次朵拉.摩佛.摩爾獎(Dora Mavor Moore Awards)。菲利浦.畢斯雷擁有皇后大學視覺藝術學位、漢博大學科技學位以及多倫多大學的建築學位。


團隊

菲利浦.畢斯雷建築社(Philip Beesley Architect)是位於多倫多的一個跨領域設計社團,領導人是實驗雕塑家暨建築師菲利浦.畢斯雷。核心成員包括艾瑞克.波瑞(Eric Bury,平面設計師與視覺藝術家)、強納森.泰瑞爾(Jonathan Tyrrell,互動系統協調人與音響設計師)、馬丁.柯瑞(Martin Correa,工業設計師)與安潔雅.林(Andrea Ling,建築師與視覺藝術家)。目前該團體有15位藝術家、建築師與工程師。此一雕塑系列曾在多處展出,而且也廣為報導。自2007年以來,威尼斯、馬德里、林茲、恩斯赫德、布魯塞爾、紐約、洛杉磯、紐奧良、墨西哥市、哥本哈根、鹽湖城以及雪梨都曾展出。此一作品也曾出現在巴塞隆納、北京與台北,WIRED 與MARK等雜誌與許多期刊都曾專文報導,包括 LEONARDO與 ARTIFICIAL LIFE的封面。


大衛.鮑文(David Bowen)1975年生於美國。他是一位工作室藝術家與教育者。他的作品曾出現在許多地方,並曾在國內與國際間舉辦多次個展。鮑文的作品是追求自然與機械系統間互動、反應與衍生過程中的美感。他現任明尼蘇達州杜魯市明尼蘇達大學雕塑與實體運算副教授。


巴索羅瑪斯.塔貝克(Bartholomaus Traubeck)1987年生於德國慕尼黑,目前住在奧地利的維也納。他原本研習平面設計,現在則鑽研於不同的媒體領域。他的作品曾獲電子藝術2012年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榮譽獎,也曾在2010年獲得薩爾斯堡數位藝術大獎。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日本東京當代藝術館的[東京藝術交會3:藝術與音樂]、法國波爾多的[全貌雙年展]、瑞士洛桑的[接觸]瑞士布格斯的韋登整貝格堡的[Schlossmediale]、德國沃爾夫堡藝術之家城市藝廊的[音調]、俄羅斯莫斯科的[塵埃]、奧地利薩爾斯堡現代美術館的[數位耳語]。


池日(Haru Ji)是一位跨領域的藝術家,目前從事研究計畫是關於藉由人工生命與世界創造(Artificial Life Worldmaking)來探討生命在藝術中的本質,這是一種藝術形式,以電腦計算、創造的一個虛擬實境的生態環境。她擁有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媒體藝術與科技博士學位,目前是首爾Sogang大學School of Consilience科技藝術助理教授。她的作品,包括電腦運算裝置、數位雕塑、虛擬建築、影像裝置與3D動畫等,曾在許多展覽與藝術活動上展出,例如全球電子藝術節(ISEA)、EvoWorkshops與電腦圖形暨互動會議與展覽 (SIGGRAPH)。她同時還有諸多著作發表。在合作進行的虛擬生態研究計畫「人工自然」中,她尋求媒體藝術的藝術本質。這是一種玩樂,探索與藝術的融合過程,而自其中探詢如何闡釋跨越生物與藝術兩者之間的主觀美感與客觀真理。


葛拉漢.魏克費爾德(Graham Wakefield)目前尋求透過以電腦運算方法來具體實現創意的形成,進而從事音樂與藝術的創造。此一工作是以電腦運算來評估其音樂創作,藉此將其創作擴大至一個全面開放的環境之中,不斷進行探索與面對有關創意浮現經驗的問題。這是一種強調不斷終結與整合電腦運算與程式碼生成階段的過程哲學。他擁有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媒體藝術與科技博士學位。他現任加州NanoSystems學院AlloSphere的研究員,為藝術/科學研究與共同開發開放式多媒體架構(LuaAV)製作互動式環境。他為Cycling '74 (Max/MSP) 開發程式,也是加州建築學院的講師。他的作品曾在多項國際活動展出與表演,包括電腦圖形暨互動會議與展覽(SIGGRAPH)、國際電腦音樂節(ICMC)及ISEA。


本地風格(localStyle)是由馬連納.諾瓦克(Marlena Novak)與傑.艾倫.任(Jay Alan Yim)所設立的藝術團體。他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納、北京、柏林、布魯賽爾、布達佩斯、芝加哥、愛因荷芬、倫敦、墨西哥市、紐約、聖塔菲、雪梨、特拉維夫、土林、多倫多、瓦倫西亞與華沙),他們的作品也曾參與多項藝術節的展出,包括[展延生命]國際新媒體3年展、STRP藝術節、未來視野以及其他活動。他們往往是在尋求界限是如何經由解釋與談判建立的,例如透過雌雄同體的海扁蟲的交配行為,以及亞馬遜河電魚的發聲。


馬連納.諾瓦克(Marlena Novak)是創辦藝術團體本地風格的創辦人之一,她與傑.艾倫.任共同創辦本地風格。她的作品在歐洲與美國廣為收藏,她也經常在國際間舉辦個展或參與聯展。她目前任教於芝加哥藝術學院,之前曾擔任西北大學動畫製作系副主任,也曾任教於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與新墨西哥大學。她曾獲得伊利諾藝術委員會、CIRA與英國藝術委員會的獎助金。


傑.艾倫.任(Jay Alan Yim)曾獲得古根漢基金會與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的獎助金。他的音樂曾在多項國際藝術節獲獎(德國達姆施塔特藝術節、坦格爾伍德音樂節、亞斯音樂藝術節、維也納現代音樂節、歡唱音樂節、哈德斯菲爾德音樂節、亞斯彭音樂節、國際現代音樂協會音樂節、國際室內樂大課音樂節),並由許多樂團演出,包括紐約交響樂團、斯德哥爾摩交響樂團、里昂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荷蘭電台愛樂樂團、海牙交響樂團、洛杉磯交響樂新音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SurPlus樂團、Arditti四重奏、JACK四重奏、史派克若四重奏、阿姆斯特丹新音樂團、dal niente樂團與ICE。他與馬連納.諾瓦克共同創辦藝術團體本地風格。


吉賽斯.杜蘭(Jesus Duran)是一位實驗工藝學家與教育者。他藉由重新思考科技對社交回饋的潛在效應,來探索運算與實體空間的重疊。他通常是製造一個隱形的框架,做為從事體制外活動的媒介,以此產生的產品包括互動裝置、干預介入、軟體、分配的非傳統模式、機械人、聲光、影片、數位影像與實體物件。